公安部:春运期间做好农村地区交通安全防控******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郭超凯)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李蓓10日在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公安部就春运交通安全开展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全力做好农村地区交通安全防控,紧盯婚丧嫁娶、赶集赶圩、庙会活动等重点时段路段,严防群死群伤交通事故。
2023年春运已于1月7日开始。李蓓表示,公安部提前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各地公安机关结合全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实际情况,科学分析、动态研判春运交通安全形势,针对主干公路交通流量增大、自驾和客运出行增多、冬季恶劣天气影响等挑战,从严从细从实抓好组织部署、路面管控、源头治理、应急管理、宣传警示、便民服务、指导检查等各项措施,全力做好保安全、保畅通各项工作。
一是联合相关部门扎实开展“人车路企”隐患排查,督促运输企业落实主体安全责任,加强大客车乘车人安全带使用的源头管理。
二是最大限度把警力装备摆到路面,科学调整勤务部署,突出管控重点,强化秩序维护和安全管控,加大路面管控力度。
三是会同相关部门排查治理易堵点段,加强关键节点交通组织,做好清障救援、事故快处快赔、恶劣天气应急管理等各项准备,严防发生长时间长距离交通拥堵。
四是深入开展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持续开展交通信息引导服务,加强预警提示曝光,营造浓厚交通安全氛围。
五是全力做好农村地区交通安全防控,紧盯婚丧嫁娶、赶集赶圩、庙会活动等重点时段路段,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执法劝导,严管严查违法载人、违法超员、酒驾醉驾、违法占道等违法行为,严防群死群伤交通事故。(完)
山乡大地涌热潮——2023年开年推进乡村振兴一线观察******
回首2022,克服多重挑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深化;展望202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信号更加鲜明,举措更加精准。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时光为卷,奋斗作笔。在希望的田野上,无数奋斗者的火热故事,汇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答卷。
产业高质高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增强竞争力
进入冬季,贵州香葱种植大户汪福华往年的“冬闲”成了“冬忙”。
应接不暇的客商电话,进进出出的运输货车……开年忙碌的场面让他找回了发展信心,“最近行情回暖,香葱又开始紧俏了,每天能卖出三四吨。”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黔陶布依族苗族乡骑龙村规模化种植香葱已有20多年,这两年因为价格低迷,当地特色产业险些被丢掉。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汪福华和乡亲们认识到:“小香葱”做成“大产业”,必须改变产业小散弱局面。“通过成立香葱协会和合作社,我们将订单拓展到外省,骑龙村香葱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亩左右,90%以上的村民参与其中,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两万元。乡里正计划引进深加工企业,将产业链做得更长。”他说。
提高产业竞争力,离不开过硬的“三农”队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
元旦刚过,安徽界首市邴集乡大董村,返乡创业青年董金玉正在蔬菜大棚里为即将到来的春节销售旺季做准备。
他7年前返乡创业,在村里帮扶下创办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收入200万元。这是他近5年来效益最好的一年。
这5年,也是大董村从脱贫出列到发展成蔬菜特色专业村的5年——全村蔬菜基地发展到1600亩,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像董金玉这样返乡创业的“新农人”近年来越来越多。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1220万人,农民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活力不断激发。
新的一年,董金玉谋划着自己的“小目标”:不断做优品质,提升产业竞争力。
农民富裕富足:走出增收致富新路子
一夜大雪过后,湖南十八洞村美景如画。
民宿店长杨云秋打开“十八洞悬崖酒店”微信号,把刚拍摄的视频发布在各大社交平台,很快就收到很多点赞和评论。
“像现在这样充满希望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生活!”杨云秋一边忙着线上确认当晚入住民宿的游客一边说。
回到十八洞村6年的杨云秋,凭借踏实勤奋,一直从村里旅游公司的销售、讲解员,干到了民宿区的店长。目前,村里已经有276名像杨云秋这样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曾经,十八洞村闭塞贫穷,流传着“有女莫嫁十八洞”的苗歌;如今,村子的产业、文化等全面发展,吸引周边村镇融入“十八洞村经济圈”,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达23505元。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老乡们走出了新路子,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
在辽宁营口市东岗子村,老乡们探索数字经济和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拓宽增收致富路。
掀开厚厚的温室大棚保温帘,一片花团锦簇,“花房姑娘”张野正麻利地整理花苗、修剪花枝。为拓宽销路,她邀请网红小镇主播来讲述花房里的创业故事。如今,张野的10个花棚每月可采摘鲜花15次,月销售额在18万元左右。
截至目前,营口市老边区网红小镇,共进驻了300多家直播运营机构,有主播超15万人,粉丝流量达3.5亿。2022年网红小镇所在的老边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1亿元,比2020年多了近一倍。
近期,《2022—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村青年主播”培育工作方案》公布,明确农业农村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快手开展“农村青年主播”培育工作,培养一批掌握短视频和直播“新农技”,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农村青年主播。
直播成为新农活,手机成为新农具,新观念、新方法也融进农民的生活,老乡们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乡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孕育生机无限
冬日暖阳下,农闲时节的宁夏关桥村更显惬意。
“你看我这村子,和城里比有啥差?”村民冯增虎走在村里宽阔平坦的石板路上,边走边介绍,只见路两侧民居红墙白瓦整齐划一,儿童游乐广场、幼儿园、卫生院等设施齐全。
关桥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中的“海”字,就指海原。冯增虎曾在村里干了10多年村主任,见证了山乡巨变。
“新的一年,关桥村正在规划健康希望小镇,未来可以享受定期体检、送医上门……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冯增虎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各地乡村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基本实现村村通电、通硬化路、通客车、通光纤和4G网络……乡村绿水青山不断“擦亮”,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和美乡村,孕育生机无限。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更加健全,乡村生产生活更便利,城乡差距全面缩小,农村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创业干事。
“这是老乡们自家的柴鸡蛋,真正小时候的味道……”
河北阜平县顾家台村,正在网上带货的小伙儿叫顾腾飞。他是2020年底村里第一批返乡创业的“90后”。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有30多名像顾腾飞一样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为家乡的振兴带来新观念、注入新活力,顾家台开始“腾飞”。
幸福绵延,生机无限。
新的一年,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广袤大地必将呈现欣欣向荣的蓬勃气象,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前进!(记者侯雪静、严赋憬、向定杰、姜刚、张玉洁、杨稳玺)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